期待“山里娃獻唱冬奧開幕式”成為暖心的開端
原標題:期待“山里娃獻唱冬奧開幕式”成為暖心的開端
胡欣紅
純凈、空靈的童聲響起,44個來自太行山深處的孩子用天籟般的嗓音演唱希臘語奧林匹克會歌《奧林匹克頌》——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這一幕,深深打動了人們的心。
“溪谷、山岳、海洋與你相映生輝,猶如以色彩斑斕的巖石建成的神殿?!保ǜ柙~大意)——唱歌的這群孩子,正是從溪谷山岳間走來。據悉,“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們全部來自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的鄉(xiāng)村小學,合唱團前身是組建于2006年的“馬蘭小樂隊”,而阜平縣曾是典型的貧困地區(qū),“九山半水半分田”是這個全山區(qū)縣的真實寫照。
通常,重大慶典活動上,登臺表演的多是能歌善舞的城里孩子,接受藝術熏陶較少的農村孩子鮮有亮相機會。一群大山里的孩子如此深度參與冬奧開幕式,不僅傳遞了“一起向未來”的深刻寓意,而且可以引起人們對鄉(xiāng)村藝術教育的關注與思考。
藝術教育可以涵養(yǎng)“美麗心靈”,這絕非分數所能衡量替代。懂得審美,生活才會有趣,生命才會豐盈優(yōu)雅。應該正視的是,不少農村中小學的藝術教育由于觀念、師資和設備等方面的因素成了短板,音樂、美術等課程在不少學校仍被看成是可開可不開的副課,有的甚至干脆被取消。
有觀點認為,城鄉(xiāng)教育的最大差距,很多時候并不是文化知識,而是藝術教育。農村孩子學業(yè)上的弱勢,可以通過降分及個體的勤奮努力適當彌補,但藝術教育很難“無師自通”,一旦錯過最佳啟蒙時機,很可能會成為一種遺憾。
一群大山里的孩子有機會登上冬奧開幕式的舞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冬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想找一群樸素的孩子來唱”、向世界傳遞“泥土的芬芳”的想法。但除了這份“幸運”,在這樣一個貧困山區(qū),孩子們心中其實很早就被種下了音樂的種子——2004年起,一位名叫鄧小嵐的退休老人來到阜平縣馬蘭村教孩子們音樂,希望用音樂讓孩子們的童年充滿色彩。18年間,鄧小嵐教山里娃學音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帶領他們走出大山——這也為孩子們得到冬奧組委青睞奠定了基礎。
2018年春節(jié),央視《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也曾上演過類似一幕。“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來自貴州的支教教師梁俊和山里孩子共同演繹的一曲《苔》,不僅撥動了無數人的心弦,也讓人們對更多“梁老師”走進大山幫孩子們實現藝術夢想多了幾分期盼。
大山里的孩子獻唱冬奧開幕式,不只是一個暖心故事。山區(qū)孩子的藝術夢,愛心人士的奉獻值得倡導肯定,但與此同時,還需要有關部門在資金投入、人員隊伍建設等方面發(fā)力,尤其要通過加強藝術教師交流輪崗、加大對口支教力度等,積極破解鄉(xiāng)村藝術教師短缺難題。
圣潔、美妙、童真……孩子們近乎完美地演繹了奧林匹克會歌,把自信和快樂傳遞給全世界。暖心故事有了圓滿的結果,但這同時也可以成為一個暖心開端——激勵各方行動起來,幫助更多山區(qū)孩子圓心底的藝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