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盲盒“博彩化”,就是瞎來

原標題:盲盒“博彩化”,就是瞎來

據(jù)澎湃新聞報道,近日有用戶發(fā)帖稱在“泡泡瑪特京東自營旗艦店”里下單了12個整盒的“DIMOO去哪兒”系列,價值8532元。但整箱收到后拆開一看,消費者卻沒拆出一個隱藏款,有上當受騙之感。

是否可以據(jù)此投訴商家欺騙呢?事情可沒這么簡單。因為泡泡瑪特盲盒的經(jīng)營者已經(jīng)注明:“此盲盒系列商品隱藏款的概率,是基于全部生產數(shù)量制定的,隱藏款生產配比是1:108,即每生產108個產品中有一個隱藏款”,這明確說明了購買整箱并不表示就一定可以拆出隱藏款,很難認定商家存在虛假宣傳。

但這是否真的沒有問題嗎?其實盲盒的問題并不僅僅在于文字游戲上。

據(jù)央視報道,一個做工只值30元的娃娃做成盲盒,竟被炒到七八百元。而隱藏款的開箱玩法更甚,有消費者一次性斥資10494元買了106份盲盒套餐,只為商家宣傳的“獨一無二”。

盲盒玩法一直存在,從上世紀日本推出的福袋、扭蛋,到早前國內干脆面市場的集卡熱。2015年轉型做潮流玩具的泡泡瑪特,把這門生意推向了巔峰。

盲盒的火熱,源于人們的獵奇心理,來自于未知感和驚喜感的博彩效應。盲盒作為商品,增加了消費者的期待感,從而具有平常購買普通商品時不一樣的心理感受。適當?shù)拿ず邢M無可厚非,但如今一些盲盒的商家,過分利用消費者的挑戰(zhàn)心理和獵奇心理,將玩具類的游戲產品,炒成“博彩化”甚至“金融化”的炒作品。這需要社會的警惕。

盲盒消費者主要群體是青少年,在商家操縱鼓動下,他們從一開始的獵奇嘗試,到想要買到稀缺款、隱藏款而投入大量金錢,造成極大的浪費不說,更對他們的價值觀培養(yǎng)造成很大困惑,容易刺激不勞而獲的心理。

盲盒的營銷必須要回歸基本的商業(yè)倫理,商家要恪守的基本操作底線。比如貨真價實、公開透明,以解決基礎的公平與合理性問題,不能因為盲盒商品的特殊性、消費者在無法知曉商品內容的前提下購物就任意忽悠消費者。更重要的是,不能錯誤地誘導青少年,不能將其變成博彩性質的炒作品。

同時,盲盒的市場規(guī)則要進一步細化。去年6月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發(fā)布了《兒童用盲盒消費提示》,今年1月上海率先出臺了《上海市盲盒經(jīng)營活動合規(guī)指引》,這樣的法規(guī)應當推廣。

這既給該行業(yè)劃出清晰的發(fā)展空間,同時也讓監(jiān)管有法可依。(項向榮)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