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兒童應上學,公共服務要跟上
原標題:自閉兒童應上學,公共服務要跟上
杭州有位外公為了家里4歲多患有自閉癥的外孫尋找就讀幼兒園的事,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據(jù)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報道,為了外孫讀幼兒園的事,這位外公數(shù)次致電市長熱線,來回奔波,幾個月都寢食難安。市長熱線“12345”及相關部門也多次協(xié)調,給出解決方案,這樣的經歷讓人唏噓??上攵谧蚤]癥兒童漫長的成長過程中,他們要克服多少困難,闖過多少難關。
這些家長的難處大家都看在眼里。社會資源還相對匱乏,對這些特殊家庭的支持不夠。很多地方,針對特殊兒童的公共服務嚴重不足,孩子不得不選擇隨班就讀,有些重癥兒童就只能靠家庭自身來尋找康復機構。
相對來說,杭州在這方面還是做得比較好的。這幾年,杭州針對特殊兒童的資源教室如雨后春筍。新聞中的那個家庭所在的上城區(qū),已建成了省示范資源教室5個、市示范資源教室12個、市合格資源教室37個,全區(qū)中小學、幼兒園資源教室覆蓋率超30%,超過省級工作指標要求??珊贾菰趯嵤┻^程中同樣面臨著不少難題。硬件有了,卻缺少特殊教育老師,即便有專業(yè)老師也大多以兼職為主,讓整體效果打了折扣。
這樣的難也有部分是觀念上的,周圍人的不理解和歧視,環(huán)境的不夠友好等,這可能是比硬件上的不足更讓家長擔憂。
有難點就要設法解決。資源教室的教師之所以兼職的居多,是因為按照有關政策的要求,連續(xù)三年以上隨班就讀學生在8人以上的普通學校,可增編配備1名特殊教育資源教師。但事實上滿足這一條件的學校很少。那么能不能將相對分散的資源集中起來?能不能打破戶籍和學區(qū)的限制,在一個更大的區(qū)域里進行規(guī)劃建設,統(tǒng)籌安排?這樣一來,雖然上學可能要多走一點路,但有利于集中資源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
錢報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得知,目前杭州市各家幼兒園對于入學兒童是否為特殊兒童采用的是自主申報,但是大部分家長都選擇了回避,理由是“擔心孩子受到歧視”。家長們的心態(tài)不難理解,不主動申報無非是怕被打上標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同齡人接受,能像普通人一樣地成長。
可這種心態(tài)未必科學。特殊兒童的教育要遠比普通兒童復雜,需要更專業(yè)更細致地介入,每個兒童的情況又不一樣,需要個性化、針對性的干預和支持,這不是大眾教育可以解決的。除了政府部門多開設一些特殊學校、建設一批資源教室、配備更專業(yè)的師資,并引導社會以更寬容的心態(tài)面對特殊兒童以外,家長也需要從誤區(qū)里走出來。畢竟孩子的康復治療以及成長才是最重要的,只有主動申報,配合教育部門的教育安排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長。(高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