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冰淇淋賣到14萬元 官方評論:對人體無益 過量食用有安全風險
原標題:金箔冰淇淋賣到14萬元 官方評論:對人體無益 過量食用有安全風險
普通一款5元的冰激凌,配上幾片金箔后能賣到58元;甚至有奢華版金箔冰激凌售價高達14萬元……近年來,金箔銀粉食品在市場備受追捧。據媒體報道,北京不少門店也有含金箔金粉類食品在售;電商平臺有不少商家銷售金箔、金粉類烘焙原料,并稱相關產品可以食用。
1月29日,市場監(jiān)管總局、國家衛(wèi)健委、海關總署聯合下發(fā)通知,其中提到近年來一些含金(銀)箔金(銀)粉類物質食品出現,成為消費噱頭,存在食品安全風險,并明令禁止含金銀箔粉食品的生產、進口與銷售。
2月23日,央視網微信發(fā)布評論文章稱,“以‘食金’為貴,是腦袋缺根筋嗎?”
文章稱從現代科學角度來看,金的穩(wěn)定性高,很難被消化,很難發(fā)生反應,進入人體后,多會原樣離開,難有什么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反而有人食金后出現不適,出現拉肚子、惡心等情況。過量食用,或者金子中摻入其他有毒物質,還可能危害生命,“吞金自殺”并非危言聳聽。
從實效上來說,食金是花錢買罪受。
食金說到底是滿足消費心理、迎合奢靡風氣的營銷噱頭。平添了安全風險,也缺乏營養(yǎng)價值,與勤儉節(jié)約、反對鋪張浪費的餐飲文化背道而馳,很容易演化成拜金主義、攀比之風的溫床。此風當止。
《北京晚報》評“金箔冰淇淋賣到14萬元”:看似是給食品“貼金”,實則是為食品安全和自身信譽抹黑。除了安全隱患問題,金銀箔粉掀起的“食金之風”也要警惕。在為這類食品“創(chuàng)作”營銷噱頭時,有的商家鼓吹其具有保健功能及醫(yī)療作用,有的則從文字介紹、擺放位置和食品“身價”上,有意迎合一些消費者的虛榮心。前者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屬于消費誤導和虛假宣傳;后者更是必須摒棄的拜金主義、奢靡之風。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食金”都不是時髦,而是缺乏常識的“不正之風”。商家以“金銀”為食品點綴,如同畫蛇添足;看似是給食品“貼金”,實則是為食品安全和自身信譽抹黑。
(綜合央視網、北京晚報、每日經濟新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