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速看:違規(guī)錄取致考生不能高考,“已被處罰”就可以了?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違規(guī)錄取致考生不能高考,“已被處罰”就可以了?

據(jù)媒體報道,就讀于遼寧省沈陽市東興高中的高三學生小李,在高考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高考考生號竟然是學校給的假考生號,無法參加高考。經查,小李根本沒有注冊高中學籍,沒有參加高考的資格。東興高中校方負責人則表示,因當年小李的中考分數(shù)未達錄取線,系該校違規(guī)操作錄取。目前學校已受到教育部門的處罰,該校2022年的招生計劃也已經全部取消。

苦讀三年備考,滿腔熱血應考,到頭卻發(fā)現(xiàn),自己居然連學籍也沒有,屬于“黑學生”,不能參加高考,甚至不可能拿到畢業(yè)證,小李這個學上得是真窩心。

或許這個錯誤從一開始入學就已經鑄下了??挤植桓?,違規(guī)錄取;學校不早說,家長沒有問……一拖再拖,一誤再誤,等到要參加高考了,實在退無可退了,這個事情才終于暴露出堅硬的質地,讓學生和家長都無法接受。但問題是,孩子上學這件大事,不應該如此簡單草率,更不應該無人負責。如今,小李的事情出現(xiàn)了,還有其他類似的違規(guī)操作嗎?

教育不是一個混沌籠統(tǒng)的概念,也不是一條條的規(guī)則條文,更不是部門學校之間來回的博弈和扯皮,而是對應著一個個的人。每一個個體都有著不可剝奪的受教育權利。

這起事件中,小李中考分數(shù)416分,東興中學自費生錄取分數(shù)線為430分,差了十幾分被錄取了,這種違規(guī)行為如何得以實現(xiàn)?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關系?其次,學校既然錄取了小李,是不是就應該以更負責的態(tài)度,做好相應的善后工作。學籍問題不好解決,那也得去努力??傁胫鴳兑惶焖阋惶?,事情總會敗露。這不僅僅關乎教育者的責任,也關乎良知。事情出了,說一句“已被處罰”就能完事?

此外,教育行政部門也要多一些主動作為。監(jiān)管責任的體現(xiàn),并不只是事后處罰,還要強化事前服務、事中督導,這才是嚴管厚愛。普查也好,抽查也罷,都要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切身利益,而不只在事后做裁決。

就目前的情況看,小李已經耽誤了今年的高考。此事要有一個說法,不能稀里糊涂蒙混過去,至于明年怎么辦,也應該有一個解決方案。當?shù)亟逃块T相關負責人表示,小李可通過社會身份參加2023年高考。這只是解決了報考的問題,耽擱的時間又如何彌補呢?一年的復習、學習,學校也有必要對小李負責,給出切實細致的學習方案,不能就此不管。

教育無小事。一個社會對教育的基本要求,本就是“以人為本”。(龍之朱)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