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尚 >

中年大叔掀起流量偶像般的追逐熱潮 B站羅翔老師是娛樂至死還是法學的光?

2020年3月9日,彼時疫情的陰霾仍未消散,而全國各地的小孩子們也正留在家中通過一塊小小的熒幕和一條細細的網(wǎng)線接受來自老師們的在線輔導。

然而無獨有偶,就在這一天嗶哩嗶哩進駐了一位中年大叔,他同樣標榜著老師,他專攻的科目是法律。

只不過區(qū)別于絕大多數(shù)但凡一開口便會讓臺下學生睡眼惺忪的教師們,這位中年大叔居然掀起了一陣流量偶像般的追逐熱潮。

第一部視頻時長不到兩分鐘,居然斬獲1088萬播放量,曾登頂全網(wǎng)排行榜第一位!

而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羅翔老師”---

只要你是一位B站的重度用戶,你定然知道這位名叫羅翔的中年大叔的爆紅并不是一次意外。

就在他遠未進駐B站之前,他在厚大法考的案例錄像就已經(jīng)在B站獲得了數(shù)百萬播放量,而B站的進駐邀請也只是順水推舟而已---

當然,這次合作的效果是相當驚人的。羅翔老師在此后的每一期視頻不僅都能達到數(shù)百萬的播放量,他的粉絲積攢速度甚至還打破了過往B站的所有UP主。

后來僅僅用了9個月時間,即完成了千萬粉絲的積攢---

回望羅翔老師進駐B站的這9個多月,他的成功除了有過硬的法學知識之外,也還少不了屢屢的“蹭熱點”操作,包括《隱秘的角度》、企鵝與老干媽糾紛、張玉環(huán)案件、沉默的真相等等但凡可以進行法學解讀的社會熱點都幾乎沒有錯過。

從內(nèi)容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說,這絕對是無可厚非的,沒有人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寫下的文案和剪輯的視頻只有零星的播放量。

但這事兒在某些網(wǎng)友看來就變得不對味了。他們指責羅翔老師有“恰飯”的嫌疑,也認為他進駐B站并將原本嚴肅的法學知識進行了戲謔化的詮釋,認為這是一種娛樂至死的體現(xiàn)---

說實話,在過去多月以來我確實也有過相類似的顧慮,我一直懊惱著羅翔老師的行為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但當時間到來12月15日,通過微博的一則熱搜話題,相關(guān)的顧慮也總算撥云見日了。

01.羅翔上熱搜,談及走紅經(jīng)過

此次引起的熱議來自新京報對羅翔老師的一期專訪,而通過這短短10多分鐘的視頻,我們能夠更清晰的感知到羅翔老師的“自知”和“自律”。

讀過書的人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說娛樂圈常常出現(xiàn)的“人設(shè)暴雷”事件已經(jīng)不再能夠讓你相信熒幕明星的言行,那羅翔老師的所作所為則可以將你往信任的核心拽拉回去。

對于如今的千萬粉絲以及無數(shù)網(wǎng)友心目中男神的成就,羅翔老師表示有點兒受寵若驚,他將自己的爆火定性為:“一切都是意外,時常覺得自己所得,皆非所配”。

而他也反復用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格言來警惕自己別在流量的陷阱中迷失和墮落---

不僅如此,區(qū)別于其它UP主在接受聚光燈照射時的莫名壓力和焦慮感,如包括B站科技區(qū)的@老師好我叫何同學,以及游戲區(qū)的@老番茄等等“B站一哥們”均在成名后的采訪報道中提及過人氣所帶來的壓力。

他們擔心自己后續(xù)的產(chǎn)出不能滿足觀眾的期待,也擔心會因為一個意外失誤而成為輿論譴責的對象(如鍵盤俠們最喜歡用的“江郎才盡”)---

羅翔老師對所謂的名利也非??吹?,他反復強調(diào)過“誤解是人生的常態(tài),而理解則是稀缺”。

也認為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天人氣即使啞火了也無須大驚小怪,因為這才是正常的人生:“我只是僥幸的,暫時的活在聚光燈下而已”。

不過即便如此,對比起何同學和老番茄更偏向娛樂的內(nèi)容創(chuàng)作,羅翔老師顯然還要背負上另一層沉重的,甚至可以被稱作為道德枷鎖的輿論批判---將嚴肅的學問娛樂至死化?

就在新京報記者問及這個問題的時候,羅翔老師沒有任何回避,相反還接連給出了如下兩個答復---

“我不反感網(wǎng)絡(luò)平臺,我認為它們的存在能讓我傾聽到年輕人的聲音”

“在曲高和寡和娛樂至死之間尋找一種平衡,最終會導向哪里,誰知道呢?我只能做好一個范本”

我們都知道“娛樂至死”這四個字的出現(xiàn)最早可追溯回世界知名的文化研究者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一書。

這部著作對后世民眾的思想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在數(shù)十年前波茲曼就已經(jīng)提出了電視媒介的出現(xiàn)將會令文化逐步走向粗鄙,最終也就會消亡于各種戲謔的電視節(jié)目當中---

我們不能說波茲曼的觀點是錯的,哪怕如今距離他所處的時代已經(jīng)相繼演變出了電腦以及智能手機,而所謂的視頻形式也早已從單一的電視節(jié)目演變出了長中短各種形式的視頻,而所謂的“文化衰亡”似乎從未到來,但我們依舊不能將娛樂至死的警惕給徹底的拋棄。

但警惕終歸是警惕,而不能成為鍵盤俠們口中的“危言聳聽”。

事實上在人類傳播學上還有著一位名聲度絲毫不羸弱于波茲曼的大神,而他就是被稱作為傳播學之父的“馬歇爾·麥克盧漢”。

他對科技和媒介的態(tài)度是相當樂觀的,而其最著名的觀點“媒介即信息”也正是羅翔老師如今所秉承的B站視頻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在曲高和寡和娛樂至死之間尋找一種新的平衡)---

在印刷時代我們確實離不開紙質(zhì)讀物,也正是因為紙張的普及讓原本只能夠口口相傳的知識得以被記載下去。到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舊有的知識也值得被煥新一次,而匹配著互聯(lián)網(wǎng)這一新媒介的信息載體就屬如今看到的B站視頻。

不僅如此,雖然羅翔老師如今正在嘗試著將原來曲高和寡的法學內(nèi)容親民化和接地氣化,但同時他也清楚每一個領(lǐng)域的牛人都不是僅僅通過“娛樂化”的內(nèi)容就能夠塑造成型的。

于是在面對新京報采訪的時候他還回復了這樣一番讓人印象深刻的話語---

“我的講課喚起了人們對于公平正義的向往,人們收到的只是回聲而已,學習法律是很痛苦的。人類所有的成就都要付出艱辛努力,但為什么起步不能快樂一點呢?”

可以看到,羅翔老師對自己工作的追求是非常清晰的,他雖然也在B站兜售過相關(guān)的刑法悖論課程(可以視作為將系統(tǒng)性的知識進行視頻化教學的嘗試),但數(shù)十年的法學工作經(jīng)驗也告訴了他成為資深的法律人少不了“深耕”的普適性道理。

所以從接到B站邀請的第一天開始,羅翔就已經(jīng)將自己的工作定位成“喚起興趣”,或者說的更莊重一點“在每一位B站用戶的心扉上種下一顆喜愛法學的種子”。

而這個事情其實和我們常于迪士尼動畫里看到的對“使命感”的呼喚,是有著如出一轍的意思呢---

那羅翔老師成功了嗎?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就在他進駐B站的這9個月時間當中,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對法律等專業(yè)領(lǐng)域工作者的拉攏風潮。每一個平臺都予以了高額的補助,也對相關(guān)的專業(yè)內(nèi)容進行了巨量的流量扶持。

另外,在綜藝領(lǐng)域我們還看到了以知名律所的實習為賣點的《令人心動的offer》,以及2020年法考人數(shù)創(chuàng)歷史新高等等令人振奮的消息---

那你們說羅翔老師的這把火究竟是糟粕?還是應(yīng)該被認定成中國司法界的正道的光呢?

02.最后通過這次新京報的訪談,相信各位也能夠更清楚的認識到羅翔老師工作的定位以及他本人所能夠創(chuàng)造的社會價值了。

與其抱著杞人憂天的娛樂至死的焦慮,不妨一同參與到羅翔老師的視頻工作當中。

用有價值的反饋以及監(jiān)督,去好好的幫助羅翔老師完成興趣的喚起以及新型媒介之下的法學信息的傳播方式的迭代吧---

標簽: 中年大叔 羅翔老師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