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作分辨率來評價某社的畫質是否科學?動畫片的畫質如何判斷
今天在某個視頻下面的留言引發(fā)極大爭議,基本上就是鄙人以制作分辨率來評價某社的畫質的說法遭到少數(shù)“愛好者”的質疑,有趣的是這些愛好者全部都是空口無憑,找不出任何可以說服人的干貨,僅僅是丟出一句,“你根本不了解動畫制作現(xiàn)場吧”,我在此就詳細說說,我是如何判斷動畫畫質的。
首先,我要先說說我動畫畫質知識的來源。我是有看過關于高清制作影視作品和分辨率有關的書籍的,是國內出版社的作品,但它不針對動畫制作,所以不能算是準確的解釋卻為我指明了方向。
我的動畫畫質知識是通過各種動畫制作公司官方的訪談、動畫片源壓制組的科普文,和自己搜索到的大量科普文,結合日本的博客Anibin的數(shù)據,國內壓片組的BD畫質數(shù)據,以及自己的總結,親自的對比而成。的確不是系統(tǒng)性的知識,但我認為自己的經驗有參考意義。
我要說一下,我所說的“動畫制作分辨率”,并不是你看到的片源的分辨率。這個話題我也說過多次。片源分辨率和我說的動畫制作分辨率是兩回事。而所謂的“動畫制作分辨率”,確實是愛好者之間的叫法,而不是一個正式的叫法。
日本動畫畫質愛好者的博客Anibin上,其實僅僅提供的他的觀察方法,并沒有大量的理論知識科普,該博客的真正價值在于,收藏了超過幾百部新番的畫質情報和評價,其中甚至包括國產動畫的畫質情報,國內是完全找不到如此系統(tǒng)的資料集的(有,但不全),所以參考這個博客是迅速進行比對的妙法。
它的辦法就是對動畫進行針對性的靜幀截圖,然后加以FFT濾鏡,形成一個FFT圖像,然后根據圖像的分布來判斷畫面的精細度。由于主觀去判斷畫面的素質,沒有太大參考價值,所以利用數(shù)字化的辦法,讓圖片呈現(xiàn)其本來的模樣,無論動畫原生的分辨率多高多低,都可以看出。
從結果來說,客觀的數(shù)據和主觀的觀感、評價是一致的,這被無數(shù)部動畫新番驗證著,例如《megalobox》作為一個2019年的番劇,觀感就是極為模糊的,而測試結果來說
《megalobox》的 FFT圖也顯示這是一部原生分辨率很低的動畫大概455p左右,相應的例子相反的例子我都能舉例不少,就不一一展示了。
而結合《megalobox》的訪談,導演就提到過,為了展現(xiàn)復古的畫面,所以刻意降低了畫面的清晰度,這也與測試結果吻合。
另外一部分就是官方提及的部分。這一點很重要。《機動戰(zhàn)士高達雷霆戰(zhàn)域》UHD的宣傳文檔中是有采訪制作人員的,其中明確談到,大部分的日本動畫基于720p制作,分辨率為1280x720,而《機動戰(zhàn)士高達雷霆戰(zhàn)域》以更高的標準1440x810制作,注意,這個分辨率就是Anibin推測的所謂810p,很顯然,日本動畫是以不同分辨率制作的,結合以上的內容,基本可以確定Anibin的推測是科學準確的,也是有據可循的。
在此回答一位連這些基礎知識都不明白的“愛好者”對本人信誓旦旦的質疑,日本動畫的制作分辨率就是不同的,為什么動畫畫質愛好者最終的歸宿會找到Anibin的博客,是因為自行搜尋大量科普和資料,對比了大量動畫的畫質后找到的結果,最終會指向Anibin。的確,歐美一些動畫愛好者指出Anibin的測算方式并不算絕對嚴謹,但目前來說,還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
去知乎搜索相關話題,可以找到認可Anibin的優(yōu)秀答主的解答。VCB片源組也提供過關于動畫制作分辨率的情報,不過這個論壇如今關閉了,截圖不易。就不放出了。他們會對做出的BD片源進行一個評價,當然,這最終是以客觀的方式去描述畫質,而不是主觀評價,但都是基于業(yè)余的判斷,而非官方的評價。
關于基于720p制作的動畫為什么要封裝成1080p的畫面筆者也做過解釋,日本電視臺高清節(jié)目規(guī)格就是1080i,而藍光碟片封裝的規(guī)格為AVC編碼(也有別的編碼),8bit,1080p,只有4K碟的規(guī)格會上升到10bit,但目前原生4K手繪動畫只有IG的《旭日》一部,并且是實驗動畫,所以原生4K動畫我們不提。
在紙質手繪動畫的流程里,為什么會限制分辨率?因為設備本身會影響分辨率。用的紙張大小、鉛筆的筆尖的粗細(更高分辨率可能涉及),掃描儀的精度,都會影響原生制作分辨率,而根據《少女與戰(zhàn)車》劇場版的評論音軌得知,增加動畫的制作分辨率,會增加整個流程的負擔,可以推測增加制作分辨率對設備是對設備的考驗。
至于如何才算一個好的動畫畫質。我覺得標準很簡單。日本的這種平面手繪動畫,最重要的就是看線條的表現(xiàn),這和作畫無關,是看線條是否清晰,是否有產生鋸齒、Ring等瑕疵,是否足夠精細,是否有過度銳化痕跡,等等等等,并且畫面色彩過度是否正常,是否產生banding等,都會影響觀感,但總體來說,還是看線條的表現(xiàn)。
再說說主觀上的判斷,影響動畫片畫質的東西肯定不止制作分辨率,作畫的好壞、攝影的水平明顯都會影響畫質,但這是一個非常廣義的詞匯,從參數(shù)上來看,我認為沒有比制作分辨率更加合適的了。
當然,從未來來說,日本動畫制作完全數(shù)字化的趨勢比較明顯,當完全數(shù)字制作的時候,分辨率低下,線條表現(xiàn)不佳的問題應該都會解決,但畫質的判斷標準也會發(fā)生改變,畫質黨是永遠可以挑剔下去的。
最后說一下,筆者在“畫質杠精”之前,首先是一位動畫愛好者,收藏者,發(fā)燒友。筆者收藏了大量正品的動畫藍光,筆者會對一些藍光的畫質進行親自的檢驗和對比,查看碼率,以及驗證瑕疵,我覺得這是非常非常小眾的愛好,即便在動畫愛好者中也是比較少的。關鍵動畫分辨率的人應該是極少的,就是NBHT也不會這么在意,但愛好者為此付出的努力和熱情,不應該被一個完全不懂也不感興趣的人一盆冷水澆在頭上。
我的確不是專業(yè)的動畫制作人員,但,玩HIFI的發(fā)燒友,就一定要做得來音響耳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