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觀速訊丨揚州為瀕危衰弱古樹名木建立種質資源庫
(資料圖)
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近日公布,全國樹齡1000年以上古樹有10745棵,其中揚州有兩棵——駝嶺巷唐槐和文昌路唐杏。記者昨從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獲悉,經省、市專家最新鑒定,揚州老城區(qū)駝嶺巷唐槐樹齡又前推230年,達到1300年,成為揚州“樹王”。這棵曾孕育出民間傳說“南柯一夢”的古樹,一度因枝條活性不強而“不孕不育”,揚州大學和市綠化隊研究人員現在為其繁育出了一片“子孫林”。
昨天,冬雨過后,天氣驟冷,在揚子津苗圃基地,數百棵小槐樹依然蔥綠。它們像哨兵一樣挺立著,其中最大的干徑已有10厘米、高達8米。
“2017年春,芽苗從揚州大學實驗室移植過來時,只有幾厘米高,每株兩三片葉子。施肥、整枝、防蟲、移栽……這些年可沒少費神,就像侍候嬰兒似的。”苗圃養(yǎng)護師傅李正西用手指著眼前這片槐樹林告訴記者,“駝嶺巷千年唐槐終于有‘后’了!”
世人皆知的“南柯一夢”,出自唐代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相傳駝嶺巷唐槐就是那棵“南柯”。作為揚州歲數最大的古樹,它是記錄城市變遷的“活化石”。在市園林綠化部門全力搶救、精心養(yǎng)護下,這棵唐槐盡管依然枝繁葉茂,但其生命已到暮年,自身各項機能退化,自然繁殖能力孱弱,且主干木質部和大部分韌皮部已被蛀空,只剩半圓環(huán)形的厚厚樹皮支撐著偌大樹冠,未來不知什么時候的一場大風,就可能將其吹倒。
“古樹也是有壽命的,很有必要為唐槐建一個種質資源庫。萬一哪天唐槐的生命走到盡頭,還有后代可以‘開枝散葉’,還能講述延續(xù)千年的城市傳說?!笔谐鞘芯G化養(yǎng)護管理處副主任孫桂平說,種質是生物體親代傳遞給子代的遺傳物質,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種之中。如古老的地方品種、新培育的推廣品種等,都屬于種質資源的范圍?!敖⒎N質資源庫,是留存古樹名木遺傳密碼的重要技術途徑,也是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的有效措施?!?/p>
從2014年10月開始,市園林綠化部門與揚州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合作,實施了駝嶺巷唐代古槐種質資源保護與擴繁科研項目,著手為其建立種質資源庫。當年,揚州大學和市綠化隊研究人員采集了唐槐的樹枝進行扦插繁殖,起初也能生根發(fā)芽,但由于枝條活性不強,最終沒能繁育成功。
扦插難以成功,研究人員決定采取種子繁殖的方法。養(yǎng)護人員精心給唐槐修枝、治蟲、施肥,為其強身壯體,2015年秋天終于采集到了健康飽滿的槐角。“我們剝開莢果,取出米粒大小的種子,放到沙床里,到了春天,再放入催苗器中,等根長出來后,進行移栽……”揚州大學園藝與植保學院教授金飚至今還清晰記得,2016年2月27日,唐槐種子終于破殼,他們小心地將種芽從濕沙中取出,進行播種,后又移栽到苗圃。七年來,這批小樹苗在研究人員精心養(yǎng)護下,終于長大成林。據孫桂平介紹,這批完整保存千年唐槐基因的槐樹,將作為行道樹移栽到城區(qū)古運河邊和主干道旁,陪伴古城同生共長。
“唐槐的種質資源庫不在實驗室里,而是長在大地上?!苯痨f,“樹木跟人一樣,都有獨特的遺傳基因。唐槐能生長上千年,它的體內應有一些優(yōu)秀的長壽基因,如抗寒、抗旱、耐濕、抗病蟲害等,這些正是我們研究的課題?!?/p>
不僅是千年唐槐終于后繼有“樹”,記者了解到,揚州近年來持續(xù)加大瀕危衰弱古樹名木搶救復壯力度,圍繞全市現有678株古樹名木,“一樹一策”做好樹木基因的收集、保存和擴繁,增強古樹名木的資源儲備,形成古樹名木完整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