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播資訊】大學敞開校門,沒什么不可以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大學敞開校門,沒什么不可以
近期,“大學校園應不應該對外開放”在社交平臺成了熱議的話題,多數(shù)網友支持大學校園對外開放。據媒體報道,當前,一些市民或游客想進入大學校園體驗文化、體育、藝術等活動,卻因不是校友或本校師生、員工、家長而吃了“閉門羹”。但與此同時,不少“黃牛”卻在網上做起了倒賣各種大學校園“門票”的生意。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大學是否敞開校門,迎接八方來客,本來就不應該是個問題。因為在疫情之前,不少大學就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能讓公眾自如進出校園,兩者也一直關系融洽。應該看到的是,在我國,大學大多是國家投資建設的,其辦學經費大部分來源于公共財政,具有明顯的公共服務屬性,這就要求公辦大學應義不容辭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對外開放”就是其中之一。即便是私立大學,其本質也是社會服務機構,需要保持與外界的密切往來。特別是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2017年曾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實施意見》,旨在推動包括大學在內的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
大學之“大”,在于博學、在于寬容、在于進步。那為什么現(xiàn)在一些大學不怎么熱衷敞開校門對外開放了呢?究其原因,是校方習慣了3年疫情期間的“寧靜”,認為這樣易于管理校園,擔心開放后出現(xiàn)廣場舞擾民、網絡直播違規(guī)獲利、偷盜財產等諸多不良行為,會對教育教學秩序造成不小沖擊。但殊不知,長時間緊閉校門,“一關了之”絕對是“下策”,不但會讓大學聲譽受損,更不利于自身與公眾即時化、多方面、深層次的交流。由此可見,如何安全又高效開放校園,考驗的是大學管理者的智慧和水平,而大學建立健全校園開放的機制、體系迫在眉睫、勢在必行,才能始終讓大學與公眾心連心、同發(fā)展、共進步。
不可否認,3年疫情期間,大學及時實施封閉式管理,有效守護了師生、員工的健康、安全??扇缃窠洕鐣l(fā)展和人們生產生活重回正常軌道,大學理應重新開門,這也是社會公眾的熱切期待。事實上,大學從來就不是封閉的象牙塔,如果能在做好立德樹人、科學研究、文化傳承等關鍵性工作的基礎上,一如既往地與公眾高質量互動互融,不僅可以更多造福社會,大學自身也能從中吸收能量,有助于理念升級、資源共享、學術創(chuàng)新。
眾所周知,大學校園風景優(yōu)美、文藝氣息濃厚、健身器材完備、教育教學資源豐富,一直是公眾向往的好地方。但有一點務必明確,大學開放校園,并非校園內所有的場所、設施、設備都開放,比如有重要數(shù)據、信息、資料的實驗室、檔案室、機密室就必須按照相關規(guī)定封閉式管理,而教學樓、圖書館、體育場館是可以限量預約開放的,至于校內的道路、廣場、亭閣,只要公眾不違反校園管理制度、法律法規(guī)和公序良俗,對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的秩序影響就不大。
此外,在大學做好安全應急預案和預警的基礎上,如果外來人員太多,超過了校園的承受范圍,影響安全,就可以果斷采取限流措施,若是有人在校園內不守秩序、搞破壞,校方可以將其列入黑名單并聯(lián)系警方,禁止其再進入校園。唯有如此,才能讓“大學校門開不開”不再是社會問題,讓大家各得其所。(潘誠)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