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可麗絲》:Radio Tower Recoil
說實話,在《莉可麗絲》動畫化的那段時間里,它帶來的影響力是很可觀的。有許多網友聲稱這部作品讓我們重新找到了追番的感覺。在各大平臺上,啟用“錦木千束”作為昵稱的人也不在少數。作為一部在2022年7月上映(豆瓣)的日常向作品,?Lycoris Recoil難能可貴地踩好了槍戰(zhàn)一類沉重題材和和平守護一類經典題材的通俗化底線,是一部輕松而深刻的上乘之作。
不過,鄙人在這里還是要提一下寫這類評論的初衷。雖然我不是專業(yè)的這方面人士,但是動漫當中的基本技巧和構思,對于小說寫作之類是存在一個正遷移的?;蛟S有朋友是想看這方面內容的。鄙人想要盡量和各位分享一下自己不成文的拙見,僅此。
(資料圖片)
【OP】
從目前的大部分作品來看,OP通常所扮演的是序曲的作用。這也就意味著總監(jiān)應該會將主題有關的東西放進去。但事實上也不盡然。有很多蹩腳的動漫OP可能都是濫竽充數,真正好的OP其實并不多見。
但是好的OP通常都有共性,我把它叫做隱喻性。因為OP的骨架是歌曲,歌曲的慣用手法就是隱喻,而動畫表現(xiàn)則是配合歌曲進行的。是的,這非常重要。我估計有大半的OP是沒有怎么考慮音畫同步的。從這點上看,有很多好的OP都有音畫同步的細節(jié);例如《我推的孩子》《間諜過家家part1(ed)》;我們親愛的《莉可麗絲》當然也在其列。
在《莉可麗絲》的OP當中,總監(jiān)的思路是兩兩并舉。這就是說,讓千束和瀧奈的形象形成對比。從頭發(fā)(顏色、長短)、衣著、性格各方面,我們都能看到兩人之間明顯的差異。
事實上,這種對比結構是比較容易駕馭的。然而在這部作品里采用對比結構也是無可厚非的。因為總監(jiān)足立慎吾(上、下文稱總監(jiān))在接受采訪時就表明:子彈少女一類題材已經有了擲筆之作了,他不認為自己在這個領域可以超過它們。相反的,他想更多的展現(xiàn)兩個女孩子彼此交流深入的故事。這就是《莉可麗絲》動漫的大綱。
閑話休題。OP當中具有隱喻性的鏡頭,大約是電波塔、彼岸花和亞闌掛件(當然也有莉可麗絲們)。電波塔的設定,給《莉可麗絲》帶上了許多社會影射色彩;彼岸花大概是生與死、綻放一類的意思;亞闌掛件則是討論了生命意義是被選擇還是被賦予之類的。
總而言之,這首《Alive》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曲調上,都是契合作品的主旋律的,更何況制作還很精良。看到千束掛起麗可麗可小店招牌的那一刻,你會不會覺得生活充滿了希望呢?
【莉可麗絲是如何誕生的】
總監(jiān)說過,當他拿到這個動畫化決定的時候,其時人設劇情都已經在原作者小說中打好了雛形。但是鄙人也稍微翻看了《莉可麗絲》的小說,發(fā)現(xiàn)其劇情和動漫還是差別很大的。譬如說D·A機構,我之前一直以為是地方檢察官的意思,結果竟然是direct attack。雖然這個設想是總監(jiān)提出了,但是是小說作者命名這個機構為D·A的。很顯然,這個機構是全劇的一個亮點。下面我們會詳細闡述。
足立慎吾的主題意識很強,利用千束在作品首尾都申明了主題。
這一幕在12集再一次出現(xiàn),就是千束在和真島促膝長談“就是這樣的世界我才喜歡”的時候。
從立意上看,本作是略帶諷刺的日常大作,它的女高中生人設、有驚無險的劇情使其游刃有余地穿梭于甜甜和打架之間。自始至終千束對于社會的現(xiàn)狀都是肯定的,如果在一般的作品里可能就會出現(xiàn)主角沉思“這樣的社會真的是正確的嗎?”之類的橋段??偠灾?,總監(jiān)確實使一部短篇動漫作品收束有力,而這正是通過結構的完整性體現(xiàn)的。
【談談電波塔】
電波塔是《莉可麗絲》當中的標志性建筑。它交代了千束的過去,呼應了未來;更重要的是,電波塔并不僅僅是一個都市傳說,它隱喻了日本社會的現(xiàn)狀。
其實日本動漫當中有不少在我們看來可能是血腥、暴力的場面,這可能與日文化有關,此不贅述。鄙人的意思是,日漫試圖去表現(xiàn)一些尖銳的內容(各種程度上,心理生理上都是如此),這使得它們的作品會帶有許多夸張的成分。但是從近幾年日本社會現(xiàn)狀來看,先是安倍晉三被刺,后是與美方不冷不熱的軍事洽談(不顧局部地區(qū)人民對戰(zhàn)爭的厭惡,如沖繩),這無一不表明,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之下,日本社會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事情。這或許不是夸張也未可知。
話說回來,電波塔隱喻的是在全球危機下日本社會所展現(xiàn)出的端倪,例如犯罪等等,而當局常常試圖掩蓋它。而縱觀許多日漫,似乎都抱著對政府很大的仇恨,關于這一點,就請諸君自思吧。
【如何設置《莉可麗絲》當中的舞臺——“三一律”】
各位,現(xiàn)在請允許我更加深入地闡述這件事情。
我們可以看到,動漫中主要的三個場景,分別是:麗可麗可小店、DA和電波塔。
我想大家對于“三一律”都是很熟悉的了?!叭宦伞币笤谝欢屋^少的時間、一個較為固定的地點、一個比較固定的主題中展開故事情節(jié)(如果不這樣,諸位可以自己寫寫看不妨,不過《亞瑟王傳奇》就是歷史小說中的敗筆)?!独蚩甥惤z》盡可能地縮減不必要的鏡頭,因為這些鏡頭是違反三一律的。不必要的鏡頭包括但不限于:警察局槍擊案、公園談心、結尾度假等等。
然而,在兩個月之前我認為各方面《莉可麗絲》已經算是出類拔萃了,但近來看到的另一部同期作品卻讓我開始轉變態(tài)度(主要是文化內核的問題,不作討論)。這里略提一下:《Engage Kiss》。
豆瓣上有人說了,感覺這兩部作品好像。就我看來,是的。都是虛晃一刀,然后什么都沒有發(fā)生,悲劇終成喜劇。
《Engage Kiss》由于內容上的局限性,鄙人就不多作分析了。
具體的來說,片頭一開始(不包括內容小于2分鐘的伏筆)就是麗可麗可小店的,有:
第一集(開頭是DA,1:12)
二(Walnut,3:22)
三(瀧奈回憶,0:21)
四(0:00)
五(0:00)
六(DA,4:11)
七(DA,2:48)
八(亞闌,1:09)
十(0:00)
其他的:
九(醫(yī)院,5:00)
十一(0:00給了一個側寫,但全集主要是電波塔事件)
十二(全部電波塔)
十三(電波塔,14:14)
由此可見,在《莉可麗絲》在地點上有著高度統(tǒng)一,全劇只有一集沒有提到麗可麗可小店。
關于三一律,就說這么多。(肯定是有大作家一笑置之的qwq)
【談談線索、伏筆】
插圖是慢慢變化的。
插畫的線索還是很明顯的。
還有一些伏筆,像這個:
這朵花很眼熟吧。
伏筆應該有很多,鄙人實在是力不從心,只能靠大家補充了。這通常需要回顧多次,否則一眼看那一定是編劇水平無疑了。
【如何設置《莉可麗絲》中的舞臺——“轉場”】
轉場是小說的重頭戲之一。我國古代許多小說都是雙線的,一般采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方式來引出人物,從而轉場。與此同理,人物可以引出情節(jié)(通過memory),地點也可以引出情節(jié)(把人物集中在一起反應)。很多番劇結局都有地點引出情節(jié),來回扣一下前文,這個是很有力度的。
例如,《想要成為影之實力者》中,結尾的主角漫天亂斗然后把所有視角都帶了個遍(地點轉場)。
更為經典的賽博朋克,則是通過前者(memory)來回扣的。主角大衛(wèi)患上賽博精神病后,事實上,他搏斗的是記憶中的敵人而非眼前的。
《莉可麗絲》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電波塔事件一塊,運用地點轉場。
這里當初剛剛看的時候還是很震撼的,因為地點把人物集中起來,主題就很容易彰顯。千束在電波塔回應真島對DA的判詞,店長這里干掉信二然后再埋后文心臟和紙條的伏筆,一系列緊湊的動作其實很吃編劇水平。
轉場是高水平動作,好的轉場可以省掉一堆廢話,也可以讓內容更充實。電波塔這集應該把轉場套路體現(xiàn)得很明白了。
【Write?After Radio Tower Recoil——最后的話】
鄙人開始寫這篇文章是幾個月前心血來潮的事情了,但是由于在家的機會不多,所以一直耽擱著。如果算總時長,這一篇文章可能耗時近12小時。這個比寫一般的文章累多了。
去年差不多這個時候,我第一次看到了《莉可麗絲》。湛藍的天空,羽毛像落葉一樣回旋,面帶嚴肅的黑發(fā)女孩若有所思地把白發(fā)少女推向觀眾。和平、潔白以及像缺失腦袋的塑像一般的簡潔,毫無疑問地側身倚靠在熒屏和現(xiàn)實之間。微笑,鮮紅的彼岸花在反復。眼中是失而復得的希望,好像已經得到了最珍貴的東西。我知道,這部作品不簡單((*^_^*))。
好看的角色什么的,在番劇中是最不起眼的。雖然有可愛的角色再難看的作品也能被接受,但是經典的作品一定是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的。只是靠滿足人的本性和欲望而名聲大噪的作品,只會在剽竊和割裂當中,走向被遺忘的終點。
各位閱讀辛苦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