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每日熱議!工人日報社評丨期待“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早日門可羅雀

【工人日報社評】?

原標題:期待“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早日門可羅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評論員 林琳

這種從“辦成一件事”到“解決一類事”的推進,這種“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良性循環(huán),這種行政流程的完善和再造,體現(xiàn)了相關地方和職能部門的擔當作為與為民情懷,也促進著行政效能和治理水平的提升。

據(jù)近日央視等媒體報道,最近,廣東深圳的“辦不成事”窗口,在不少深圳人的朋友圈刷屏了。今年2月1日起,深圳市各級政務服務中心相繼開出“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該窗口主要解決三類問題:特事特辦,比如企業(yè)或市民遇到需要加急的事項,需要加快進度辦理的;政策咨詢,對于有些復雜的事項,企業(yè)和市民把握不準,需要咨詢辦理的事項;需要窗口去協(xié)調推動各個部門協(xié)同辦理的事項。

“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說白了,就是一個專接“燙手山芋”、專解“疑難雜癥”的地方,“簡單題”“普通病”、常規(guī)流程能解決的事不歸這里管。

現(xiàn)實中,無論企業(yè)還是市民,都難免要跟政務部門打交道,比如,企業(yè)注冊、變更登記、辦理相關審批手續(xù)等,市民房產過戶、遺產繼承、婚姻登記、開具相關證明等。這當中,大多數(shù)問題是可以在提供相關材料、具備相應條件的情況下及時、順利辦理的,并且這個過程在逐漸提速。近年來,各地不斷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積極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企業(yè)、群眾“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零等待”“不見面”就能辦成的事越來越多。但應該正視的是,有些事情因為歷史原因、情況復雜、政策變化或跨地區(qū)、跨部門等,辦起來確實存在難點、堵點,無法一次性解決甚至可能陷入“死循環(huán)”。這也是“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設立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近年來,已有若干省份和城市在相應政務部門設立了“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大多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收獲了百姓信任。一方面,“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幫助個人、企業(yè)解決了一樁樁具體的急難愁盼;另一方面,“辦不成事”反映窗口促進了一些共性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解決。比如,2022年,安徽岳西縣公安局梳理群眾在“辦不成事”窗口反映的高頻事項時發(fā)現(xiàn),因歷史遺留原因,一些群眾檔案中的姓名與身份證上的不一致,進而在人社部門辦理社保業(yè)務時受阻,群眾須到戶籍地派出所辦理“曾用名”事項后,才能拿著新戶口簿到人社部門辦理業(yè)務。隨后,縣公安局與縣人社部門對接并聯(lián)合出臺相關協(xié)查反饋工作機制,群眾在縣政務服務中心的公安窗口辦理完“曾用名”證明事項,即可在人社窗口辦理社保業(yè)務,解決了群眾在不同部門來回跑的問題。

不難看出,“辦不成事”反映窗口不僅在努力辦成事,而且在分析、研判哪類事容易辦不成、辦不成的原因是什么,著力從根源上消除障礙,使其成為今后按流程就能辦的事。這種從“辦成一件事”到“解決一類事”的推進,這種“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良性循環(huán),這種行政流程的完善和再造,體現(xiàn)了相關地方和職能部門的擔當作為與為民情懷,也促進著行政效能和治理水平的提升。從這個角度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正在通過努力作為,讓“最多跑一次”的業(yè)務名單逐漸擴容、加長。

某種角度上,“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是觀察地方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的一個窗口——設立初期,這里可能人流較多,因為前期積壓的難題待解,而運行一定時間后,這里的人氣應該會逐漸走低。事實上,時下,一些“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已經出現(xiàn)了這種趨勢。期待能有更多的“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漸漸“門可羅雀”,期待各地的社會治理效能邁上更高臺階,期待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應該說,“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正在發(fā)生的事情,正是對上述要求的生動詮釋。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