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可轉債發(fā)行爆棚 承銷“馬太效應”凸顯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孫忠)7月,成為今年可轉債發(fā)行密度最大的一個月。
記者通過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tǒng)計來看,7月可轉債發(fā)行高達30只,占今年已發(fā)行品種1/3以上。在此輪發(fā)行盛宴中最大受益者當屬打新族,作為承銷商的券商機構,也分羹不少。Choice數據還顯示,自年初以來,整個可轉債承銷市場呈現出“馬太效應”,也就是強者恒強態(tài)勢明顯,其中,中信和華泰聯合證券承銷數量遙遙領先,而中小券商參與難度大增。
7月新券供需兩旺
(相關資料圖)
7月以來,可轉債一二級市場表現活躍,供需兩旺。
“步入7月,可轉債市場再度進入幸福時刻,不僅新券上市表現亮眼,同時發(fā)行提速,打新機會逐漸增多?!币晃豢赊D債投資者向記者表示。
7月份可轉債進入了高密度發(fā)行區(qū)間,兩度出現單日發(fā)行4只新券的“盛況”。數據統(tǒng)計顯示,7月份共計發(fā)行30只可轉債新券,而今年總共發(fā)行了83只,這意味著7月新券發(fā)行占比已超過1/3。
與此同時,新券上市表現更是火爆,7月份共計12只可轉債上市,有11只上市開盤價為130元,最弱的恒邦轉債價格也有123元。從上市首周表現看,紐泰轉債大漲103%,成為最火爆的品種;海泰轉債最新收盤價也突破200元至205元,上市后大漲亦超過100%。
可轉債打新戶數的變化也折射出市場熱度。
以金埔轉債為例,6月初A股市場較為謹慎,金埔轉債打新參與戶數,按照頂格計算不足855萬戶。隨著市場熱度恢復,新券打新戶數在7月份逐級走高,全月再未降至900萬戶之下。到了7月末,新券打新戶數均重新突破1000萬戶大關。
長盛可轉債基金基金經理楊哲認為,第二季度該基金積極參與可轉債新券的發(fā)行申購,增厚了組合收益。南方希元可轉債基金基金經理劉文良在展望三季度之時明確表示,將優(yōu)先關注可轉債新券和次新券的投資機會。
承銷“馬太效應”凸顯
一方面可轉債打新族沉浸在投資盛宴之中;另外一方面,作為承銷商的券商,也顯著受益于市場的火熱。
據統(tǒng)計,通過發(fā)行83只可轉債新券,33家券商獲得的承銷和保薦費用高達7.3億元。其中,“天23轉債”承銷及保薦費是今年前7個月金額最大的一單——高達4388萬元。
從各家券商市場份額看,明顯呈現出兩極分化的“馬太效應”,中信和華泰聯合證券明顯占據更多市場份額。
Choice數據統(tǒng)計顯示,前7月中信和華泰聯合證券承銷家數分別為14和12家,獲得的承銷和保薦費用均高于1.2億元;中信建投、國信證券和國泰君安承銷家數均為6家,獲得的承銷和保薦費用均在5000萬元左右。從數據看,這5家券商基本占據了40%以上的承銷市場份額。
另外,還有13家券商承銷數僅為1家,并且還存在聯席承銷的情形。
一位頭部券商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今年市場確實競爭比較激烈,中信和華泰聯合證券的優(yōu)勢依舊維持,而中小券商獲得項目的難度系數大增。去年共計47家券商拿到可轉債項目,而今年目前為止還只有33家。
“獲得一個可轉債發(fā)行項目,不僅僅需要各種資源對接,還需要上市公司對于券商能力有信心。如果此前尚未觸及這個領域,基本上很難拿到理想的項目,未來集中度有可能仍會不斷提升?!币晃蝗掏缎腥耸肯蛴浾弑硎?。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