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世界實時:被父母逼考公致精神分裂:關切不是以愛之名的控制


(資料圖)

原標題:被父母逼考公致精神分裂:關切不是以愛之名的控制

四川一女子大學畢業(yè)后沒有找工作,被父母強制考公5年沒有上岸,接連受到失敗的打擊。其母親稱,女兒從去年開始就有一些異常行為,最近和家人對話也經(jīng)常答非所問,揚言自己是局長。近日,醫(yī)生檢查后確診為精神分裂癥。(4月7日《鳳凰周刊》)

相信不少人看到這則新聞后,都會唏噓不已,一個青春芳華的女孩因為生活的挫折和來自父母的壓力而疾病纏身。事件中,作為直接原因的父母由于強迫女兒考公5年,在經(jīng)歷幾次失敗之后女兒出現(xiàn)了精神異常。雖說“可憐天下父母心”,但他們所謂“殫竭心力終為子”的行為,實則是對子女精神上的道德綁架,俗話即“我們都是為你好”云云的話語,看似是無私奉獻,但是卻強行將自己的想法加諸于孩子,因而導致了一些家庭悲劇的產(chǎn)生,最終讓父母與子女的關系漸行漸遠。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是亙古不變的箴言,但是有時候父母的規(guī)劃由于時代和觀念不同,并不適合直接套用在子女身上。事件中父母讓沒找到工作的女兒考公,一般的理由不過是認為公務員工作性質(zhì)穩(wěn)定,符合傳統(tǒng)觀念里的“正經(jīng)職業(yè)”,但是他們沒能考慮到自己的女兒是否適合考公,以及在幾次失敗之后信心的重建等問題。女兒一方面要應對備考的艱難,另一方面還要在家中承受成年后被父母繼續(xù)照顧的“羞恥”感,空談物質(zhì)的供養(yǎng)并不能夠解決來自精神的長時間繃緊,于是理智在無數(shù)次的緊張中終于被扯斷,釀成了不可挽回的結(jié)局。

詩人紀伯倫曾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借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并不屬于你?!痹趥鹘y(tǒng)社會中,作為家長的父母習慣性地將自己的位置擺放在決定主位,而不是兒女的輔助位。他們以愛之名的“教育”,可能亦是一張縛住自由的網(wǎng)。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固然沒錯,但是由新生細胞構(gòu)成的全新個體卻不是全數(shù)來自父母的繼承。我們像一張白紙,握著的筆涂畫的都應該是自己的人生。

對于事件中的女兒來說,畢業(yè)后沒有找到工作,她唯一出路并不應該只是被安排的“考公”:也許再等一等機會,或者是在另個方向上多多嘗試,她的未來在不同決定的拐角處就會大不相同。也許這是一堂需要父母曾經(jīng)缺位的課程,父母需要學會的是真切的關懷和設身處地的思考,即使是彈簧長時間處在緊張狀態(tài)也會失去彈性,不若以“松弛”的態(tài)度對待“不完美”的孩子。所謂“雞娃”的真正實施應該是父母與子女共同進步,而不是對于某一方的單方面施壓。

我們惋惜于類似的事例一再上演,也當祛魅過往父母在家庭中的話語權(quán)壓迫。良性的家庭關系不是簡單的指令和傳達,兒女需要的關切也不是以愛之名的控制。父母于子女的愛當如一張蓄勢待發(fā)的弓,承載著快樂與期望拉開,用穩(wěn)定的愛讓孩子駛向更遠的地方。(劉佳)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