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天天亮點!Nature 全球碩博生滿意度大調查,博士生滿意度下降明顯

原文標題:《讀博的人為什么不開心?Nature 全球碩博生滿意度大調查,博士生滿意度下降明顯》

Nature 全球研究生滿意度調查顯示,比起碩士生,博士生的滿意度下降明顯。他們?yōu)槭裁床婚_心?

近期,Nature 對研究生的滿意度調查,結果相比碩士生,滿意自己博士學位的人數下降很多。


(資料圖)

和碩士生相比,讀博不開心

參加調查 68% 的碩士生說,他們對自己目前的課程感到滿意,而只有 60% 的博士生有相同感受。

此外,79% 的碩士生表示,他們對自己攻讀研究生學位的決定也很滿意,而博士生的這一比例為 74%。

這是 Nature 第一次包括碩士生在內的研究生調查,受訪者都對自己接受的教育和自己的未來有很多話要說。

該調查收集了全球 756 名碩士生的回答,涵蓋亞洲(41%)、歐洲(30%) 、北美或中美洲(14%),以及少數來自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的受訪者。

碩士生普遍對他們的課程感到滿意,許多人已經在展望學術的下一步探索。59%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最終計劃攻讀博士學位,超過四分之一的人仍在觀望中。

Elizabeth Friedman 是該調查的研究負責人,根據她的經驗,STEM 碩士學位的學生即使決定不繼續(xù)學業(yè),也會有很多工作選擇。

「碩士生學習可轉移的技能,」她說。「與高度專注于特定研究課題的博士生相比,他們的職業(yè)道路可以更加多元?!?/p>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微生物學碩士二年級學生 Ethan Solomon 表示,他不計劃在完成學業(yè)后繼續(xù)攻讀博士學位。這主要是因為他不想再花四五年時間接受教育。

他說:「我不愿意在開始自己生活之前花這么多年攻讀博士學位,它不值得我這么做?!?/p>

碩士生:對課程滿意,對未來充滿希望

當被問及為什么欣賞自己的學術項目時,許多碩士生的第一回答是能和有趣聰明的人一起工作(54%);第二受歡迎的回答是智力上的碰撞(47%)。

Joshua Caley 是澳大利亞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生物化學專業(yè)的二年級碩士生,他對項目的學術嚴謹性表示贊賞。

Caley 說他最終計劃攻讀博士學位,因為這是他可以繼續(xù)研究他的主題的唯一途徑,該主題涉及調查與年齡有關的疾病的基礎。

他說:「我對這個特定的研究領域非常感興趣,獲得博士學位是我可以留在這個領域的方式?!?/p>

當然,碩士生課程也有可以改進的方面。美國學習生物學的人評論說,如果可以,她做出幾項改變。首先是學生津貼,目前,她每年獲得的津貼不到 23,000 美元。

她說,她所在機構的研究生不能從事外部工作,這對他們的生活產生了不小影響。

她補充說,她對導師和他們的關系感到滿意,但她希望大學能夠對導師展開評估,并設立擔任該職務的工作標準。「我有一位很棒的顧問,但我知道很多同齡人都在為他們和導師的關系而苦苦掙扎?!?/p>

未來的道路

職業(yè)建議是受訪者關注的一個領域。

調查顯示,碩士生與博士生的職業(yè)志向不同。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更愿意在行業(yè)內找到一份工作,這與有此意向的 32% 的博士生形成鮮明對比。

Friedman 說,STEM 碩士課程通常會通過讓學生有機會在實驗室或現場工作,同時培養(yǎng)其他技能,來促進和保持對研究的興趣。

她表示:「如果他們從事地質學,他們就會在那里進行實地考察。他們還學習了公開演講、書面交流和項目管理等知識?!?/p>

Friedman 補充說,經驗可能因部門、大學和領域而異。她贊揚為提高對受訓人員這一領域的理解所做的任何努力。

加拿大的一位碩士生也有同樣的感受,她在調查回復的結尾寫了這樣的評論:「感謝您將碩士生納入本次調查!我們是研究生社區(qū)中經常被忽視的一部分?!?/p>

博士生:學術霸凌幾時休?

那么,象牙塔更高位置的博士生們,為什么不開心呢?

8 月 10 日,Nature 連發(fā)兩篇文章,揭露來自外國的研究人員在導師手下可能受到的辱罵、威脅,以及工作時長和經濟上的剝削。

文章地址:https://www.nature.com/ articles / d41586-022-02142-8
文章地址:https://www.nature.com/ articles / d41586-022-02155-3

在美國的博士后中,有 65% 會遭職場霸凌和 PUA。而這個比例在碩士階段,只有 20%。

后來又有一項研究,對 2000 多名(大部分是處于職業(yè)生涯早期的)研究人員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受訪者都目睹或經歷過來自權威學者的欺凌,來自國外的研究人員受到的霸凌比他們的本地同事更為嚴重。

「簽證就是外國人的『命門」,掌握簽證的教授也因此有了對學生的絕對控制權,可以要求他們做任何事?!?/p>

接受 Nature 采訪的五位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在導師那里遭受了各種辱罵、欺凌、威脅和經濟剝削卻仍然不敢投訴的原因,就是害怕自己的臨時簽證不被續(xù)簽。

一位中東的研究人員,就講述了博導如何利用自己的移民身份而霸凌自己。

年薪 6 萬:人類的星辰大海就是這么廉價

由于簽證的限制,外國研究人員的薪資待遇也往往被拿捏得死死的。

而在這其中,來自印度和中國的博士后,卻幾乎永遠都在最底端。

一位來自中國的生物醫(yī)學化學家表示,在他做博士后研究的大學里,來自其他國家的研究人員,薪水普遍更低。

「我的朋友也是一名來自中國的化學博士后,工資是 28000 美元。而美國同事們的工資,最少也是 39000 到 40000 美元?!?/p>

時間回到 2012 年,當時,這位生物醫(yī)學化學家所在的小組資金已經見底,而他所持的還是 J-1 交流訪問簽證。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他不在一個月內找到新的工作,就必須回國。

于是,他選擇到另一所大學從事第二份博士后研究,負責開發(fā)癌癥診斷的成像方法。然而這次的「跳槽」,不僅沒有改善此前 46000 美元的薪資,甚至還少了 1 萬美元。

原因其實很簡單,新的實驗室負責人當時承諾,只要你接受降薪,我就答應在之后給你更安全的 H-1B 簽證。

但等到 2014 年,他的 J-1 簽證馬上就要到期時,負責人卻反悔了。他并不想為這位生物醫(yī)學化學家支付新簽證所需的 68000 美元的最低工資。

「像所有博士后一樣,我曾想成為一名教授,但我改變了主意?!惯@位生物醫(yī)學化學家說?!溉绻斀淌诰鸵馕吨寣W生也經歷這些,那我不想當了。」

最終,他在美國一個州政府組織里找了一份技術員的工作。

調查中可以發(fā)現,大部分碩士生對于學術仍抱有期待和敬畏之心。他們攻讀博士學位的理由也更加純粹。想必這也是大多數博士生們學者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

我們需要守護這份純粹。畢竟,支撐他們走下去的,不應只是一片真心。

參考資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3758-6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智元 (ID:AI_era),編輯:昕朋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