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以美育滋養(yǎng)美好生活


(資料圖片)

原標題:以美育滋養(yǎng)美好生活

美好生活需要“美”,人們在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需要提升感受美、追求美、展現(xiàn)美的能力。作為提升審美素養(yǎng)的重要力量,美育可以幫助人們提高對審美的感知能力,進而喚起人的生活熱情,增強人的生活信念,激勵人的精神狀態(tài)。

正因如此,美育工作受到高度重視,美育實踐貫穿于家庭、學校、社會,形成了整體美育的良好格局。

家庭美育的基礎作用需要重視。家庭美育的特點是融入日常生活,孩子的美育認知基礎通常是在家庭日常的環(huán)境、氣氛、情感和活動中形成的,并由此影響道德修養(yǎng)的養(yǎng)成、審美觀念的形成、價值體系的建立。例如家長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性格品行等,都是對孩子進行美育教育的直觀“教材”,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審美品位,塑造著孩子的審美趣味。家長要認識自己的引導作用,重視正確審美在孩子成長中的價值,培養(yǎng)孩子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yǎng)。

學校美育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學校美育是課堂教學、課外實踐、學校文化建設的深度融合,在養(yǎng)成正確審美中的作用不斷提升。提高學校美育水平,要把健全學校美育課程體系放在第一位。為此,應進一步完善美育課程。在開齊開好各門公共藝術課程的基礎上,要注重開發(fā)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美育課程。另一方面,要逐步實現(xiàn)各學科中美育的滲透融合,促進美育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開設重實踐的跨學科教育課程。此外,組織開展生活美育實踐,可以使美育更接地氣。例如,在學校開展服裝、花藝、茶藝、美食、裝飾等與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生活美育實踐活動,既培養(yǎng)生活技能,又提升生活品位,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美感。學校還可以制定審美藝術教育量化標準,例如讓學生選擇一樣樂器學習、參加一項藝術活動等,將美的培養(yǎng)納入日常學習中。

社會美育的引導作用持續(xù)發(fā)揮。社會美育是在社會層面進行的美育實踐,是審美主體在社會生活中受到的熏陶和感染。社會美育通過劇院、博物館、音樂廳、美術館等文化藝術機構,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形成審美文化的共識。特別是一些知名的劇場、美術館,它們不單是表演、展覽的場所,還能對大眾進行潤物無聲的熏陶和感染。比如國家大劇院通過周末音樂會、藝術微課堂等藝術普及教育品牌開展青少年美育工作,為大中小學師生提供教學平臺及欣賞平臺等。

美育的意義,在于以美的追求促進個體和社會的發(fā)展。以高尚的美引導生活,將持續(xù)提供豐富的精神滋養(yǎng),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作者:趙思童 為北京聯(lián)合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標簽: 地域特色 文化藝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