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今日精選:“以曝制曝”也是一種“以暴制暴”


(資料圖)

原標題:“以曝制曝”也是一種“以暴制暴”

這兩天,一則曝光他人“偷拍”的“小作文”在輿論場引發(fā)軒然大波。

明明當時警方就介入處理化解了誤會,明明自己不占理,涉事女子還是扭頭上網曝光,斥責他人“猥瑣”“慣犯”,著實離譜。好在多數人沒讓“小作文”帶偏節(jié)奏,被詆毀的那位大叔免于在網上再遭一波“無妄之災”。

可一場網暴剛被遏制,另一場網暴又在醞釀。眼下,涉事女子的很多個人信息、照片被扒出,就事論事、理性批評之外,惡言惡語、人身攻擊也不少,甚至其“代表”的各類群體也遭了殃,不禁令人唏噓。恰如網友所言,本想網“曝”別人,結果自己被網“曝”、人肉了。怪誕的現象背后,其實有值得深思的問題。

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網絡曝光成了揭露亂象、維護權益的一種方式。甭管是自己所見所聞還是他人是非對錯,很多人都愛放到網絡空間品評一番??蔁狒[之中難免有一些忽視邊界的人,遇到不爽之事,哪怕毫無依據,就隨意將他人的姓名職務照片視頻等掛到網上“曝光”泄憤,非理性情緒支配下,也有不少人跟進添油加醋。更甚的,借此無中生有,造謠污蔑。這次“女子曝光他人偷拍”事件,以及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取快遞女子被造謠出軌案”等都是這一套路。

目前,我國尚無針對網絡曝光的專門性法律,但根據我國民法典、個人信息保護法,以及《網絡信息內容生態(tài)治理規(guī)定》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等。上述列舉的種種行為顯然涉嫌侵犯他人肖像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等,惡意造謠還涉嫌侵犯他人名譽權。

不過,當“女子曝光他人偷拍”不成被反噬,很多人就有些不以為然了,認為“這不是活該嗎”??梢溃N種侵權行為涉嫌違法,這一點并不因對象是誰而改變。被“噴”的對象即便有錯,甚至說違規(guī)違法了,其各種權利也不能被隨意踐踏。“牽手門”事件中,媒體呼吁輿論反腐不能淪為網暴羞辱也是這個道理。說到底,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即便自持正義,也不可以隨意訴諸“曝”力乃至“暴力”。沒有邊界的“以曝制曝”,本質上也是一種“以暴制暴”,是網絡曝光這一手段被濫用的縮影。

從整個社會看,網絡曝光一旦淪為“喊打喊殺”的工具,每個人的情緒都被支離破碎似是而非的片段、細節(jié)帶偏,不免會讓輿論關注失焦,最終搞得網上烏煙瘴氣、戾氣橫生。而一場場越界的網絡曝光狂歡背后,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受害者。試看,近些年,短視頻火爆,一個又一個素人、草根因為個人視頻被傳到網上走紅,然后又因為這樣那樣的細節(jié)被人肉、被網暴的例子不勝枚舉。

網上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可塑造出的思考方式、行為方式不會隨之而去。一次次熱點事件常常走向失焦,與此不無關系。當下一場挑逗情緒的事件來臨的時候,種種討論能否在理性的軌道上、法治的框架中進行呢?(何若)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