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幫孩子找到正確的追星姿勢


(資料圖)

原標題:幫孩子找到正確的追星姿勢

劉兵

8月29日,中央網信辦微信公眾號“網信中國”通報了“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huán)境整治”專項行動第一批典型處置案例。通報顯示,專項行動及時發(fā)現處置了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等不良導向內容,堅決整治部分網絡賬號利用頭像、簡介等賬號信息引流未成年人加入粉絲群組,組織誘導未成年人參與轉發(fā)、點贊、簽到等應援活動,炒作“現金花”“現金蛋糕”等奢侈應援禮物,以贈送明星演出視頻等為噱頭誘導違規(guī)打賞等行為,近期已累計關閉解散違規(guī)賬號、群組1800余個。

近年來,關于青少年非理性追星的新聞屢屢見諸媒體,刷量控評、互撕謾罵、惡意營銷等追星亂象屢被詬病。偶像崇拜無可厚非,青少年以明星為偶像,可以汲取一些力量進而激發(fā)自身的努力和成長。然而,由于青少年群體身心尚不完全成熟,其在追星過程中容易出現價值觀的偏差和行為的失控。

比如,一些青少年粉絲把追星作為生活的重心,狂熱參與見面會及各種應援活動、頻繁打賞藝人,這不僅會對其學業(yè)及生活造成影響,而且可能加重自身或其家庭的經濟負擔;一些青少年粉絲沉迷于想象中的“親密關系”,將真情實感付諸偶像的虛擬人設,從而忽視了現實生活中的親情、友情等。

更嚴重的是,青少年追星日趨“飯圈化”。從現場應援到打廣告、頂數據,越來越多青少年追星者已不滿足于單純的文化產品消費,其追星行為日益團隊化甚至職業(yè)化。諸如為明星花錢“打榜”、刷數據,為相關作品惡意評分等,極易超出社會公德和法律的邊界,有的已經涉嫌造假、侵權等違法行為。

青少年追星日趨“飯圈化”背后,往往存在利用粉絲牟利的灰色產業(yè)鏈,青少年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有媒體報道顯示,不少在校學生互聯(lián)網金融借貸案背后都藏著粉絲應援等追星行為,直播打賞類案件中很多涉案者都是未成年人。此外,在“粉絲后援會”籌措資金的過程中,相關主體的不當行為可能面臨構成集資詐騙罪、詐騙罪及侵占罪等刑事法律風險。

引導青少年理性追星,需多方聯(lián)手。家長應認識到,孩子追星不是洪水猛獸,但須多留意孩子的心理變化,引導其多關注偶像的成長歷程和優(yōu)秀品格;學校也應正視孩子在特定階段的個性特點、情感需求,既要建立科學的心理輔導機制,也要努力幫助孩子們提高審美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各類網絡平臺則應承擔起相應的主體責任,為青少年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環(huán)境。

近年來,一些“飯圈”團體在為災區(qū)捐款、資助農村留守兒童、援建鄉(xiāng)村圖書館、關愛殘障人士等公益項目上有不少作為,并帶動更多社會人士參與其中。打造健康、正向的粉絲文化,讓其駛入正確的價值航道,是追星的正確姿勢,也會贏得社會的掌聲和支持。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