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環(huán)球熱頭條丨海外品牌入華“軟著陸”

作者/初曉

日前,歐萊雅旗下高端護膚品牌TAKAMI在杭州及成都開設的3家門店陸續(xù)開業(yè),這是TAKAMI通過天貓官方旗艦店在中國市場亮相后的又一布局,此舉不言而喻是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資料圖】

隨著中國化妝品市場的高速發(fā)展,近年來吸引了不少海外品牌進入,據青眼號外不完全統(tǒng)計,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里,至少有十幾個海外品牌宣布進入中國市場。但總的來看,高調官宣之后,絕大多數海外品牌后續(xù)都沒有濺起太大水花。

TAKAMI在中國內地開設3家門店

據了解,TAKAMI在中國內地開設的3家線下旗艦店,已于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1月1日,在成都SKP、杭州武林銀泰及杭州湖濱銀泰IN77陸續(xù)開業(yè)。這是該品牌在中國首次開店。

杭州武林銀泰的TAKAMI專柜

公開資料顯示,TAKAMI是日本高端護膚品牌,以“角質道”為護膚哲學。2021年,TAKAMI被歐萊雅集團收購,成為該集團旗下第一個日本高端護膚品牌。之后,TAKAMI便開始了在中國市場的“跑馬圈地”。

據公開報道顯示,2022年,TAKAMI天貓旗艦店開業(yè),正式進軍中國市場。此外,其還通過在天貓國際開出海外旗艦店,在國內市場通過代理體系進行分銷一系列動作擴張市場。如今該品牌開設線下門店,將業(yè)務版圖由線上拓展至線下,無疑是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提到TAKAMI,不少消費者就會想到其具有代表性的產品“小藍瓶”。據公開報道,在2021年全年以及2022年前三季度中,TAKAMI“小藍瓶”是日本市場電商渠道高端護膚所有品類中,銷售排名第一的產品。另據品牌透露的數據,從2010年到2022年,該單品共計售出了1000萬瓶。

TAKAMI“小藍瓶”

來到中國市場以后,TAKAMI背靠全球最大的化妝品集團歐萊雅這棵大樹,原本又擁有核心的產品技術,在日本廣受歡迎的“小藍瓶”很快便小火了一把。

截至1月4日,TAKAMI天貓旗艦店顯示,TAKAMI“小藍瓶”有3000+人付款,“小藍瓶”片裝小樣鏈接,顯示月銷1000+。該品牌在小紅書上的粉絲已達到1.2萬,單個鏈接最高銷量顯示3萬+人已購買。

而在抖音、快手等平臺,TAKAMI并未深入涉足。其在抖音平臺上注冊了賬號,但截至目前僅發(fā)布了1條作品,旗下產品單個鏈接最高銷量為800+;而在快手平臺上,并未搜索到TAKAMI的官方賬號,相關產品的銷量也僅僅在兩位數左右。不過,青眼號外了解到,TAKAMI已準備在今年1月發(fā)力布局抖音平臺。

總的來說,TAKAMI通過開設官方旗艦店,打造明星單品、小紅書種草,再到開設線下店,從渠道、產品和營銷等多個方面為自己開路,如今看來已小有成效。

海外美妝扎堆入華

青眼情報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美妝市場。2017~2021年中國美妝市場規(guī)模呈現持續(xù)增長態(tài)勢,預測2022年將達到7983億元,其中,護膚品市場份額為3685億元,為彩妝市場的近3倍。

隨著中國化妝品市場的高速發(fā)展,不少海外品牌看準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與商機,紛紛選擇進軍中國市場;據青眼號外不完全統(tǒng)計,2022年以來已有十幾個海外品牌宣布進入中國市場。

總的來看,上述海外品牌進入中國的渠道大部分以線上為主,只有少數品牌會以開設門店的形式進入,如歐萊雅旗下化妝品品牌TAKAMI、Skinbetter Science、Carita凱芮黛,最初均是通過開設天貓旗艦店等線上渠道進入中國市場,這也是相對來說較為節(jié)省成本的做法。

從近年來國內渠道方面的大環(huán)境來看,線上渠道擁有成本更低、體量大等優(yōu)勢,很多海外品牌會選擇在線上占得一席之地后,再進行線下布局,從而進一步滲透市場。

比如美妝品牌Charlotte Tilbury。Charlotte Tilbury自2018年開設天貓海外旗艦店以來,便頗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目前,Charlotte Tilbury天貓海外旗艦店擁有粉絲數量達70余萬,其售價420元的“CT四色奢彩眼影盤”產品總銷量超7萬多件,穩(wěn)居天貓眼影熱銷榜前列,另有7款產品總銷量破萬。據了解,Charlotte Tilbury已于2021年10月開始鋪設線下渠道,浙江首店落戶武林銀泰。

而營銷方面,小紅書平臺種草的方式受到青睞,上述表格中的12個品牌中,有10個品牌在小紅書平臺上有種草相關的圖文。以源自瑞士的高奢美容儀品牌金茉為例,該品牌于2022年11月上旬登陸小紅書,官方賬號目前發(fā)布50多篇筆記,但在小紅書平臺上與之相關的筆記達到3000篇+。

截自小紅書平臺

與金茉相關的筆記以博主達人的推薦為主,且有王子文、鐘楚曦等明星親自發(fā)表筆記進行安利,筆記內容也包含了對比測評、打卡測評以及美容儀科普等多方面的內容。

總的來說,海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方式最初基本都以線上渠道為主,電商、跨境平臺是海外品牌們的首選,而線下渠道,通常會通過開設品牌旗艦店、或者借助絲芙蘭等方式布局,旨在提供品牌的相關體驗服務、加強市場滲透。

本土化是關鍵

從上述統(tǒng)計的2022年進入中國市場的海外品牌信息整體來看,當中絕大多數海外品牌高調官宣進軍中國市場后,目前都沒有濺起太大水花。

以資生堂旗下的男士護膚品牌SIDEKICK侍刻為例,盡管進入中國市場就自帶母公司的光環(huán)和熱度,受到外界關注,但青眼號外發(fā)現,該品牌目前在天貓旗艦店的銷量情況可以說是不盡人意。SIDEKICK侍刻旗艦店銷量最高的是一款潔面產品,但也僅1000+人付款,還有三款產品顯示有幾百人付款,余下多款產品付款人數僅為兩位數。

再看LG集團旗下純素彩妝品牌freshian菲色然,同樣是帶著知名美妝集團的光環(huán),熱度和關注度的起點就比一般品牌高一截,但目前來看,該品牌的表現可謂平平無奇。freshian菲色然旗艦店顯示,目前該店上線了8個商品鏈接,盡管處在年貨節(jié)活動期間,但單個商品鏈接最高銷量顯示為400+人付款,一款商品的付款人數為兩位數,其余商品顯示1人付款或0人付款。

就連背靠頭部美妝集團的品牌都如此境況,那么其它海外品牌的處境也可想而知。比如曾高調進軍中國的全球知名網紅美妝品牌Huda Beauty,在經歷過短暫的輝煌后,也沒有經受住市場的進一步考驗,于近期退出了中國市場(詳情見青眼文章《“最火”網紅美妝品牌退出中國》)。

那么,為何有的海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后會“水土不服”呢?

“海外品牌進入國內,將普遍面臨、存在幾個問題,一是品牌認知,除非是國際頭部大牌,一般的海外品牌進入國內,很難快速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度;二是供應鏈反應速度方面,海外品牌大部分供應鏈還是在國外,產品的生產周期和物流周期對國內的消費渠道來講,存在無法及時滿足需求的問題;三則與法規(guī)有關,國內的法規(guī)越來越嚴格,海外品牌進入的備案及標簽要求很高,也比較繁瑣?!睆V東博然堂市場營銷總監(jiān)張小恩表示。

張小恩進一步表示,“小眾海外品牌在國內的生存空間不大,主要還是國內的頭部品牌基本擠占了中端各渠道的消費市場,海外的一些小眾品牌,如果沒有品牌的溢價,很難競爭得過國內的頭部品牌?!?/p>

對此一位知名化妝品品牌的負責人表示,“中國是任何一個品牌都不愿意放棄的市場,但目前來看,可以說中國市場是歐美高奢、大牌、國貨的天下,引進一些小的、以及名不見經傳的品牌,無法獲得消費者信任,自然就不會出圈。”

而上海蘭儀化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樊俊認為,海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后發(fā)展如何,與能否完全融入中國市場有很大關系。有些品牌是貿易許可進入,有些是投資進入,不同進入方式對于當地市場的適應程度是不同的。但總的來說,進入中國的海外品牌要做好本土化的運營,適應本土化的需求,找到自身品牌對應的消費人群。能否出圈的重點,在于是否能適應中國市場及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能否解決當地消費者的痛點,這在任何市場應該都是一樣的。

那么進入中國市場的海外品牌,該如何發(fā)展呢?

一位有十余年品牌運營經驗的行業(yè)人士認為,中國市場海外品牌首先需要建立品牌的信任度,可從細分品類或細分功效領域進入;其次,建議銷售本土化,更多的和國內有成熟渠道和操盤經驗的銷售團隊進行合作;最后,要逐步供應鏈國產化,可以利用國外的技術、原料等,在國內分裝,從供應鏈的反應速度上,解決渠道快速反應和交付的問題。

“最合適的方式,還是在國內找一個強大的盟友,比如在國內找到信任的團隊直接代理運營。但是這樣對于品牌方來說,也存在一定風險,有可能出現把當地的合作方養(yǎng)大了就被拋棄的情況,因為對于國內的代理渠道商來說,隨時找到替代的品牌并不是什么難事。”樊俊表示。

由此可見,進入中國市場后,能否本土化是關鍵,中國市場蛋糕很大,但如何吃,是否吃得到,是想要以及已經進入中國市場的海外品牌必須想清楚的問題。

標簽: 中國市場 武林銀泰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