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速看:清華“輪椅博士”畢業(yè):自強不息應成為青年底色


【資料圖】

原標題:清華“輪椅博士”畢業(yè):自強不息應成為青年底色

十三歲時父親意外離世,他立志努力讀書,順利考進清華大學后卻不幸失去站立的能力;兩年后,他憑借強大的毅力回到了校園,在輪椅上繼續(xù)自己的學業(yè)……清華數(shù)學系博士生朱曉鵬的勵志經歷曾打動不少網友。6月25日,朱曉鵬順利從清華大學畢業(yè),即將開啟一段嶄新的人生歷程。(6月26日 《中國青年報》)

每年一到畢業(yè)季,總會涌現(xiàn)不少令人動容的勵志故事。在輪椅上完成博士學業(yè)的朱曉鵬,因畢業(yè)致辭走紅的中科院博士黃國平……這些故事背后,是一個個求學路上跋山涉水,歷經風霜磨難,仍堅定向前的不屈靈魂。這些催人奮進的故事,值得被更多的人看見,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應當成為更多青年人的底色。

正如叔本華所說,生命本身就是處處充滿漩渦與暗礁的海洋。有風平浪靜之際,也有狂風驟雨之時。人生在世,沒有誰擁有預測未來走向的本領,提前避開這些險灘暗礁,我們唯一所能做的,就是以怎樣的態(tài)度和方式來面對。永不言棄還是就此沉淪,成為區(qū)別人生的一種選擇。這些勵志故事,已經給了我們答案——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當然,也許會有人反駁,這些故事終究不過是少數(shù)人的,大多數(shù)人努力有啥用,到頭來還不是歸于凡塵,再言之鑿鑿地舉上身邊幾個例子,認識的某某某努力了這么久,最終還不是和自己一樣朝九晚六,為生活勞碌奔波。的確,受限于個人能力和社會環(huán)境等多方面因素,努力不一定總能實現(xiàn)心中所愿。但是,不努力卻是一定不能實現(xiàn)心中所愿。今天的一些人,總是做得太少想得太多。倘若朱曉鵬、黃國平等人因為忍受不了生命的跌宕無常早早放棄,他們的人生又怎會迎來花期。

此外,這些人還怯于承認一點:努力不一定能功成名就,豪宅名車傍身,但是努力一定會有所收獲。即便是兩個同樣的拾荒者,努力的和不努力的過得也一定不一樣。一些拾荒者食不果腹,一些拾荒者卻能養(yǎng)家糊口。生活中,總有那么一些人,缺乏毅力和恒心,不敢直面人生艱難,反而大肆嘲諷努力生活的人。殊不知,努力本身就是人生的一種意義。事實上,“人生就像一只飛過宴會廳的麻雀,從黑暗里飛來,又沒入黑暗,其間只有明亮的一刻。當然,也可能宴會廳中的黑暗比之前和之后更甚。但無論哪種情況,飛過的那一刻——在大地的喧囂中揮動的翅膀——是我們必須抓住的”。

說到底,人生本就是一場永不停歇的旅途。累,卻無從止歇;苦,卻無法回避。既然無從止歇,無法回避,何不如堅定活著,執(zhí)著向前,期待人生后來的絢麗。正如詩人聶魯達所言,當華美的葉片落盡,生命的脈絡才歷歷可見。(曾耀湘)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