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志愿軍:雄兵出擊》海報何以引發(fā)爭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志愿軍:雄兵出擊》海報何以引發(fā)爭議

近日,電影《志愿軍:雄兵出擊》發(fā)布59位演員殺青照,幼年李曉人物造型海報里的小丑式形象引發(fā)爭議。8月17日,片方通過電影官微連發(fā)回應。在最新的聲明中,片方表示:“發(fā)布的片中幼年李曉的殺青照,因為我們事先對這個角色及其造型缺乏必要的介紹,在發(fā)布后給網友造成了一系列的誤解,我們就此誠摯道歉。”目前,相關海報已刪除。(8月18日中國青年報微信公眾號)  

公開資料顯示,8月15日,由陳凱歌執(zhí)導的抗美援朝電影《志愿軍:雄兵出擊》宣布殺青,影片自2022年盛暑開拍,歷經三百多個日夜。參與拍攝的演員集體“報到”,全組接力發(fā)角色照與這段拍攝歷程告別。眾星云集,陣容堪稱中國電影最強軍,影片將于2023年國慶上映。然而,不少網友感到迷惑,在宣傳志愿軍戰(zhàn)士英雄氣概的影片中,出現這樣一個小丑式形象與“陰間”畫風,是想表達什么?也有人質疑,是否涉嫌“侮辱英烈”?! ?/p>

從觀眾角度看,一部弘揚愛國主義主旋律的電影,在眾多“英雄”人物的海報中,“穿插”一個小丑式形象,且在照片上方赫然寫著“志愿軍:雄兵出擊”,無疑顯得有些突兀和違和。在許多人心目中,“小丑”是戲曲中的丑角或雜技中做滑稽表演的人,比喻舉止不莊重、善于搞怪。正因此,有人認為這是對志愿軍形象的抹黑。片方解釋稱,之所以選擇這張照片,是展現李曉屈辱的幼年時代,也是舊社會受盡列強欺辱、顛沛流離的戰(zhàn)爭孤兒的縮影;讓人民不再受辱,這是歷史不能被忘卻的意義。但僅靠這張照片,觀眾是不可理解的。  

正如有網友表示,在事先缺乏介紹、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片方不能要求所有人已經知道、完全理解其想法。角色李曉“不幸的童年不僅是她個人際遇的一部分,也是刺入每個中國人心中的那一根刺”,而每一個觀眾對這個造型深感別扭與不適,也是對那時列強欺辱中國人的憤怒。既然片方能夠理解這樣的憤怒,也愿意用一部誠意之作,去詮釋我們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抉擇——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那為什么就不能對這個造型進行提前說明。  

電影海報是影片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坊間稱“一張好的海報值千萬票房”。這種夸張的表述,更多是想說打造優(yōu)質的電影海報,可以吸引更多觀眾消費。據此,對于上述電影海報的小丑式形象,也有網友直呼以“小丑”吸人眼球,是一種“反向宣傳”的營銷方式。倘若如此,這不僅是對志愿軍的不尊重,也是對觀眾的不尊重?,F在來看,這種營銷已適得其反。其實,憑借創(chuàng)造多部經典的名導,加上眾星云集,這種正能量電影不會缺少觀眾。  

總之,此次電影《志愿軍:雄兵出擊》片方對于海報人物造型爭議的聲明與道歉,表達了對觀眾意見的重視,也提醒了電影產業(yè)在今后的宣傳中,要充分考慮觀眾的視角和感受,致力于提供更好的觀影體驗,與觀眾建立更緊密的互動和溝通,避免引發(fā)不必要的誤解。電影海報的誠意,體現電影的誠意;給海報和觀眾尊重,也是給電影尊重。真心誠意地宣傳電影,防止過度營銷炒作損害其口碑,是每一部電影在海報宣傳中都應吸取的經驗教訓。(付彪)

標簽:

相關閱讀